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在全局廉政教育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们组织全局召开廉政教育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共同学习交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廉洁勤政的自觉性、主动性。
提到反腐倡廉,这是一个现实而又严肃、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著名作家柳青曾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特别当人年轻时候”。对于我们每一名机关干部来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危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特别是在掌握一定权力的时候。我之所以这么讲,目的就是提醒同志们,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充分认清这种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严肃性,提醒大家一定要认真体会、认真把握。
下面,我就围绕“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这一主题,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廉政的内涵
“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意为堂屋的侧边和物体露出的棱角。在现代,通常被引申为人的品行方正刚直。廉政的主体既指政务工作者,也指政府工作部门,对前者是官品人品,对后者是党风政风。用现在的话说,廉政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翻开中国古代史可以看出,哪一个政权都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规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铁腕反腐,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曾亲自下令赐死驸马欧阳伦,对官吏贪腐起到了极大威慑作用,扭转了元末以来贪污腐败之风,出现了有名的洪武之治。与此相反,清朝末期慈禧,昏庸奢侈,为了自己的六十大寿竟然不惜截留军费,致使北洋水师训练得不到保证,军舰得不到补充和保养,以致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打败,并为此赔上几亿两白银。清朝从此一败涂地,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鉴于古今中外政权兴亡更替的惨痛教训,我们党从建立那一天开始,就一直警惕腐败对党和政权可能造成的危害。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在根据地、在军队内开展了长时期的反腐败斗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还特别提醒全党,小心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党员干部开始憧憬执政给个人带来的好处,有人经受不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掉进了腐败的泥潭,当时的刘青山就是一个反面典型。面对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1951年12月开始陆续搞了“三反”、“五反”、“新三反”等多次运动。毛主席执政时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廉政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搞改革开放,这个时候的腐败现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一些党员干部被腐蚀,不正之风来势很猛。邓小平同志要求:中央一手抓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手抓惩治腐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治党治国重大方针。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年,反腐就搞了多少年,在反腐败方面,只有形式的差别,没有本质的区分。
二、如何看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
谋事先审势。对一个单位来讲,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赢得胜利的条件。对我们广大干部职工个人来讲,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则是修身做人的根本,也是干事创业的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条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从解决“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