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一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的发言报告
2019-11-11 17:17:52 146

当好一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的发言报告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三农”工作,把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从2001年起,我省分期分批从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或乡镇任职“第一书记”,有力的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全面发展进步、作为第五批选派干部,工作时间不长,在此只是粗浅谈谈对做好“第一书记”的几点看法。

一、沉下身心,理清思路,切实扎根基层

作为“第一书记”,是组织选派在基层的助推剂。目的就是“六句话”总要求。因此,要切实把身心沉下,切实扎根在基层。要杜绝“心不在焉”思想,即虽然身在基层,但心里想的却不是基层的事,总是想和,自己相关的事,至于基层有哪些工作要做、哪些问题要解决、群众有哪些困难等等,则考虑很少,甚至根本没想过;要杜绝“高高在上”思想,不能总觉得自己是“上面的”,基层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自己费心费力,不能什么事都是得过且过,办事不认真细致;要杜绝“身在曹营心在汉”思想,不能总想着镀金两年,混混就过去了,对待工作不尽心,对待群众敷衍了事,整天做个“口袋”干部,无事插个口袋到处晃悠。殊不知“口袋”与“口碑”一字之差,但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是天壤之别的。因此,必须切实把身子放下、把心态摆正,坚持落实选派工作制度,确实做到心系基层、心系百姓。同时,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是自己开展好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六句话”总要求,有针对性的规划好两年工作。

二、掌握社情民意,充分了解本地区实际情况

作为“第一书记”,要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掌握本地区实际。一是多听。首先要与“两委”班子展开座谈,从他们了解本地具体情况;其次听取征求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老党员、老村干、致富能手、困难群众等各类群众的诉求,听取他们对“两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还要与上级乡镇主管领导沟通,以便客观了解本地的一些问题。二是多看。从村部建设到村民生活,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到本地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情况,从困难群众的家庭处境到致富能手的经营场所。三是多汇报。要在及时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多向本单位、帮扶单位和帮扶领导汇报,多向上级乡镇主管领导汇报情况。但切忌张口就是要钱。应将本地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分析好,主要矛盾、重点问题等在自己想方设法无法解决时,再书面向上述领导、单位反映,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四是多跑。从组织帮扶到民生项目,这都需要我们主动去跑,尤其是在民生项目上。从各种选派资料中,分析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加强与乡镇领导沟通,主动多跑项目主管部门,不厌其烦、不畏人眼,以诚恳务实的态度去请求帮助。

三、提高“三种能力”,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

作为“第一书记”,要在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任期很短,留下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而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两委班子”建设,在于提高“两委班子”的三种能力:一是提高党建工作的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牢不可破,我们的党员队伍坚不可摧,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和人民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能力,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建设党群共建机制,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注重年轻党员的培养,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二是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通过组织学习,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业激情、工作热情和突破能力。拓宽干部队伍的工作思路,善于在差距中挖掘潜力,善于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善于把优势发展为特色产业,善于突破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善于带领广大群众发展致富。三是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党组织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49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