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战略考量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体系,决定着国家、政党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观念上,“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170。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这一“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斗争异常尖锐复杂,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必须从战略和时代高度进行总体考量和系统谋划。
一、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进行了深刻分析,明确提出了以政治、意识形态为首的七个领域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作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和战略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被摆在突出的位置。这既是意识形态自身内在规定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
早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哲学家德斯图特␎德␎特拉西在《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和范畴,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关于意识形态本质规定的认识见仁见智,但对意识形态自身功能的认识却比较一致。学者们普遍认为意识形态是可以与军队、警察等相提并论的国家统治工具之一,能够以一种无形的、渗透的和隐蔽的方式控制、统治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西方意识形态思想,对德国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抽象普遍性进行了猛烈抨击,并从唯物主义的一般意义上对意识形态的内在规定进行了阐释。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思想、观念、价值、思维等的有机整体,并建基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3]152。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4]。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