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
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吸引青年安居乐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而青年高质量发展则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创新动力。2022年x月x日,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激发青年担当作为、注重普惠均等导向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方向。这一战略方向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xx年x月xx日印发并实施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xx-2025年)》高度契合,并由推动青年发展提升到青年与城市联动发展的新高度。因此,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构建的实践路径研究成为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理论溯源、实践特征、共性标准和关键环节四个维度尝试进行有益的分析和讨论。
一、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理论溯源
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核心内涵是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本质上就是贯彻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实现青年与城市良性互动和高质量发展。事实上,城市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政府及学界探讨的重要方向,从xx世纪xx年代开始,伴随新都市主义风潮的盛行,联合国开发人居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学人智库等国际知名机构开始关注城市发展质量,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及解读,2010年,联合国人居署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城市”(InclusiveCity),并将其作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加以推动。20xx年,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城市是能让人类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生活和充满希望的地方。随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xx年出台首套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IS0xxx,并经多次修订, 形成了包括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扩张、社会现代化、城际协同发展在内的五维分析框架。这与当下提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以人为核心,以城市为纽带的各类发展模式被提出并付诸实践,如英国的社区模式、德国的园区模式,美国的科技谷等都备受关注。xx的畅销书《xx》有一句名言,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这一发明促进了人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进步。
基于城市高质量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青年发展型城市也被称为青年友好型城市,在xx、xx、xx等国外媒介话语体系中也被赋予“年轻城市”“青春城市”等称号,其核心内涵在于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层面确立青年优先发展的定位,全社会、全过程尊重青年的表达和诉求, 关注青年发展的困境和出路,站在青年的视角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措施,从而实现城市发展极具张力的青年参与度和贡献度。
青年发展型城市最早源于城市规划理论认识的演进与深化,“城市规划从单纯关注物理空间塑造转向对城市社会文化的探寻;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美学审视转向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xx世纪xx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至上的发展方向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发展出现在户籍、学习、就业、交通、住房、医疗卫生和公共设施共享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阶层化、圈子化愈发明显,弱势群体发展问题逐渐凸显,青年发展遇到明显的困境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城市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青年始终是最活跃的群体,面对不平等带来的矛盾冲突,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以及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发达国家,因为青年的不满和暴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分配必定是以最弱者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因此,城市规划理论不再就建设论建设,从一项技术生产的活动逐渐转化为政治性、社会性的综合活动,城市规划评估也不再局限于冰冷的科学数据,开始关注人文建设和价值关怀。在这一时期,许多政治学、社会学家也开始呼吁回归人类本真,特别关注青少年、儿童、老人等群体的基本权益,积极回应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病症,回应和纠偏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作用,逐步走向青年发展与城市进步的多维协同和良性循环,即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的理念雏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