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高校)
办好继续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继续教育有了新的定位,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并进一步指出,要强化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因此,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大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应按照国家的要求、社会的意愿以及自身的转型诉求,重新定位,实现其高质量发展[1],在我国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时代之问: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国家对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继续教育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印发《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2],对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提质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历继续教育工作面临新要求、新任务。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3],对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从制度建设、归口管理、合作办学、财务支出、合同签署、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继续教育市场空间虽然广阔,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十分注重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发展,以中短期教育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已成为各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非学历教育培训或将成为新时代继续教育竞争的主战场。继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十分艰巨。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决策,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一战略决策的作出,意味着除了东部沿海的三大城市群以外,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成为带动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继续教育是体现办学实力与服务地方的重要窗口。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推进实施,高校继续教育将呈现哪些新趋势?又有什么新变局?各高校又该如何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这既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三)“双一流”建设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来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对“双一流”建设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需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突出办学优势特色,创新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激发办学活力,为校地(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培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的渠道。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