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思考
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在进一步扩大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同时,通过政策工具有力支持我国经济的绿色转型。而政策工具的落地效应体现最终仍取决于金融机构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情况,为此仍需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碳减排市场的投放力度,助力优化信贷结构。
一、我国当前碳减排市场情况
(一)近年主要绿色低碳政策简况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宣布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将产生深远影响。2021年10月24日,我国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对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2021年12月21日,我国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编制),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明确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在试点地方基本形成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强化地方主体责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强化碳核算与信息披露,打造若干个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平台,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气候投融资领域充分聚集。
(二)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前景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要大量建设碳减排基础设施,加大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并将从加大压降高碳排放项目力度、加快发展低碳行业以及加强碳减排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领域入手,加强碳排放目标发展管理。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预测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在2020年至2050年间,我国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