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思考
2023-10-01 23:06:34 70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思考

 

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实践教学环节自然也不可缺失,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将思政理论很好地内化于心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相比,在实施效果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将这两种实践教学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得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水平的发展对策,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摆脱发展困境提供理论指导。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现实诉求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充分体现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思政课的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强调实践检验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然也需要实践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可以通过实践的检验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认同,从而进一步使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未来人生的实践,真正实现理论向实践的有机转化。如果只强调理论灌输而缺乏或者贬抑必须的“检验真理”的实践,容易让学生犯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唯心主义认识论错误,必然不能很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实践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落实好实践教学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充分体现。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落实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03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