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与优化对策探索与研究(高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保障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体现,全面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点。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发展出发,努力建立起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职业教育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构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参与绩效考核的主体较为单一化、对绩效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以及考核过程的监督管理不到位。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当紧密结合独特的办学定位,在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构中作出创新尝试,切实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素养。
一、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构中,对绩效考核的目标设置不明确,没有真正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知不清晰,导致实际成效较为有限,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实施效果。绩效考核不仅强调对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成绩的考察,同时也需要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发现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及时改正问题,提高教学能力素养。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将绩效考核管理看作一项常规的管理内容,缺乏对绩效考核价值作用的正确认知,很难真正基于绩效考核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