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督查治理的制度变迁、实践逻辑与机制优化探索与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擘画了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在推进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习近平多次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督查”在政策执行中的重要抓手功能。为了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国务院从20xx年至2022年先后x次派出督查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督查”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督查效果与社会反响,解决了大量政策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诸多诉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政府督查日益成为推进党和政府决策执行到位、增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为加强政府督查工作,20xx年xx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了各级政府和各类部门的督查工作,标志着政府督查走向了法治化之路,政府督查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政府督查也叫政务督查,区别于党务督查,是政府组织为了推进包括政策落实在内的各项政府事务而展开的督促与检查活动。在我国政府体制框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构建了庞大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体系架构,形成了“纵向+横向”交叉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政策网络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牵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通过决策和执行两个分工环节使之联结在一起。由于具有“科层”组织特征的各级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价值取向、利益导向差异化的“经济人”因素,上下级政府之间往往在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政策初衷与政策结果偏差问题,衍生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失灵”和“政策空转”等现象,滋生政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其直接的后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妨碍政策目标的达成,深层次的后果则是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减损了政府的执行力,弱化了中央政策权威。
近些年来围绕政府督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政府督查制度发展的历史维度分析。偏重政府督查制度本身的沿革研究,缺少制度变迁中的规律性探索;二是关于政府督查机制模式的特征研究,解释我国现行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分析督查模式的类型和运作机制;三是从组织发生学的角度讨论督查的发生逻辑,认为督查机制是实现科层组织运动化治理的基础。这些研究视角多样,丰富了对政府督查的理解,但对于新时代政府督查的制度变迁、实践逻辑和机制探讨尚有不足,本研究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系统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督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制度变迁中包含的路径依赖及理论逻辑,结合近年来我国政策执行及国务院大督查中的典型案例讨论政府督查中的实践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府督查机制的优化路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性发展范式。
(呈现有限,下载不限。更多素材内容请直接下载文档查阅。)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