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报告
2023-12-11 00:38:48 67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报告

 

引言

新时代为我们研究和探索正处于成熟期的大学生心理变化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对于处在职业生涯准备期的大学生来说,即将走向社会的他们对社会变革的应对和准备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心理的准备是基础。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进而顺利完成学业和身份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体角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角度,探寻、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一、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心理系统及其机能处于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状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与一般人群的评价标准是基本一致的,都要着眼于发展性目标。由于心理健康缺少像生理健康那样较精准的标准和方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在不断升级,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与落实应与时俱进。

目前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从方法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观感受法

如果个人自身觉得痛苦、抑郁等,则可以被认为是心理不健康。

2.社会适应法

善于学习、生活和适应工作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健康的。在学习、生活和适应工作上有困难的人,则可以认为他是不健康的。

3.常态分析法

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的思想可以判断,大多数人具有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正常的,偏离大多数人的状态视为异常。这种异常实际上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心理健康程度高于大多数人,即我们所说的智力超常;另一种是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大多数人。运用统计学标准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标准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有些行为的分配并不一定是正态曲线。有些行为虽然是正态分布,但仅有一端是异常,另一端是较好的状态,比如说智力水平,一端是低能,另一端则是超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66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