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系统论探析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了“系统”这一词,包括“系统性重塑”“系统治理”“系统观念”等,审时度势地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认为,要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处理好事物之间的协调关系,才能更好地统筹全局。这为党的未来发展确定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运用系统观念能够更好地稳大局、成大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是自成体系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谈到市民社会时说:“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指的是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思想体系,是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因此这也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在系统总结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时提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不断深入开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深刻理解系统观念核心要义,坚持稳中求进的科学方法,并在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理论,坚持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使之烙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印记。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动力逻辑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党的自我革命,事关国际话语权,事关文化发展兴衰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成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动力逻辑理论,是对新时代为什么要不断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系统回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
(一)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马克思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深刻说明,要充分认识到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反映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是要不断认清各种唯心主义、机会主义谬误,用系统的意识形态思想武装头脑,把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放到现实实践中去,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疑难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呈现有限,下载不限。更多素材内容请直接下载文档查阅。)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