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西部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报告
2023-12-13 06:51:15 101

关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西部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报告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西方国家不仅未放弃对华和平演变,反而通过多种途径挑战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民族复兴的外部阻力明显增大,意识形态领域遭遇更为严峻的考验,而西部边疆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域,是抵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前沿阵地。2022年x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讲好西部边疆故事,才能为维护西部边疆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文化自信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础,维护文化安全就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西部边疆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全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在日益复杂的国内与国际形势下,西部边疆地区只有理直气壮地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有力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才能更好地实现西部边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文化自信与新时代西部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关联

中华文化是西部边疆文化的根脉所在,社会主义文化是西部边疆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智慧结晶。中华文化是维系西部边疆人民的精神纽带,西部边疆地区的文化自信建立在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之上,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维护西部边疆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正确的实践方式。这就要求厘清文化自信与新时代西部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逻辑关联。

(一)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标志性成果

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久后,他创造性地提出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说服力的深刻洞察。概言之,文化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叙述形式,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言,特别是所谓的文化史,这所谓的文化史全部是宗教史和政治史”。因此,文化自信并非简单地对既有的三个自信”进行并列补充完善,而是从逻辑结构上加以拓展。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自信,也是更持久的自信。换言之,“三个自信”以文化自信的具象形式呈现,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密钥。这是我们直面民族复兴外部阻力、无畏向前的不竭动力,有助于指明道路、发展理论、创新制度。总之,文化自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应对百年变局,指明民族复兴之路的系统谋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不断推进的鲜明标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00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