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主监督机制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近年来,xx市政协创新民主监督机制,强化市县联动,组织四级政协委员围绕污染防治攻坚和长江大保护突出问题整改,持续开展专项监督,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主要做法
打造“会监督”队伍。在助力污染防治攻坚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首先要有一支敢担当、会监督的监督队伍。建好班子。xxxx年xx月,我市率先在省内成立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和督察组,市委常委会委托市政协主席担任总督察长,牵头负责对各县(市、区)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开展督察。各县(市、区)强化协同配合,相应成立污染防治攻坚督察组,由县(市、区)政协主席担任督察长。选好委员。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地位超脱、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从四级政协委员中认真筛选、反复比选,担任督察组成员。市污染防治攻坚督察组由xxx名成员组成,其中政协委员约占xx%,x个督察组组长均由政协委员担任,综合协调组设在市政协环境资源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聚好力量。除委员外,还吸纳党代表、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参加,形成“三代表一委员”的督察队伍。同时,充分考虑界别构成、专业特点等,积极组织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和应用型智库成员参与,实行动态调整,优化队伍结构。
优化“善监督”机制。在助力污染防治攻坚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切实增强民主监督针对性、实效性。建立问题发现机制。督察工作组以x~xx人为单位,分成xx多个小分队、小团组,每月坚持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车间田头、码头堆场、河道沿岸及排污口、土壤修复地块、拆迁施工现场等处随机暗访,了解真实情况。建立意见反馈机制。督察工作组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分析,结合群众举报、中央和省市督察线索,每周进行梳理,形成建议清单,报市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市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经过综合研判,对各县(市、区)下发《交办单》,限期整改落实。针对长远性、潜在性、前瞻性的“三性”问题,督察工作组下足调查研究的功夫,提出真知灼见。在海门区青龙河综合整治工作中,对生活污水排口、“散乱污”整治现场等,做到既“挑刺”又“出招”,既督促又帮扶,助力青龙河综合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实地销号核查。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