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挑战、规律与对策
2024-01-08 00:27:38 106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挑战、规律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我们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一定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产业工人。”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部署,上海市总工会成立课题组,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区局(产业)工会主席意见,开展专家访谈,结合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调研督查情况,就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一)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1.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筑牢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产业工人是建设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基本支撑,是实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根本保证。

2.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亟须产业工人

提升技能素质。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不断涌现,制造业加速呈现融合化、数智化、链条化、绿色化、定制化的趋势。根据Wind数据库的统计,从制造业数字化来看,2015—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8.6万亿元上升到50.2万亿元,占GDP中的份额从27%上升到41.5%,其中,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也从2015年的74.3%上升到2022年的81.7%。2022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92台/万人,较2012年增长16倍。①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制造业的转型,对产业工人队伍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机器换人”势不可挡,信息化、自动化和数智化正在取代具有重复性、程式化特点的工作岗位,甚至文艺创作、心理咨询等领域也开始被机器人蚕食渗透。另一方面,技术变革也显示出强大的“赋能效应”,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使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效率发生重要转变。产业工人迎接“机器换人”的挑战,拥抱“科技赋能”的机遇,必须提升自身技能素质,以适应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03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