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思考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基于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二是基于外部监督下的组织整体效能角度。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使单位内部各个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单位本身的公益性是事业单位当前工作任务的重点。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作用,一定要结合实际提高考核标准弹性,尊重全体职工意见,并不断优化考核方式,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制定应参照既定考核指标和绩效标准,采用一系列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单位内职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绩效考核机制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效率,各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绩效考核流程,遵循上下一体的原则,既要遵守有关单位发布的政策规定,又要考虑到单位职工的认可,要使绩效考核机制具有合理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让职工在单位内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觉得自己的付出收获了单位认可,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有利于推进单位人性化管理
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强化绩效考核的作用,既能够相对客观地评价职工的工作能力、综合素养和工作成绩,还能够促进职工自我反思,让职工明确自己在所在岗位上的不足,促进其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整个职工系统的人力整体状况,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判断人员与当前工作岗位是否相符,根据人员分配情况、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做好人员和岗位的合理分配。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将职工划分成几个小组,并展开系统的培训,指导和帮助职工不断进步,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有利于提升单位内部竞争力
事业单位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发展终极目标,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在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等多个领域资源分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位内部人事管理中实行严格的绩效激励考核制度,可以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估职工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由于事业单位归属国家或政府单位,并且由财政部门拨款,通过实行绩效评价机制,合理分配资金,通过对职工的全面考核,可以增强其与岗位的适配度,结合其在工作中的不足,采取合适的培训方式,进一步为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指导。职工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弥补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每个职工都基于绩效考核结果不断提升自己,有利于提升单位内部的竞争力[1]。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