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村BA”现象的调研报告
2024-02-25 00:57:32 130

关于全县“村BA”现象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深度破解“村BA”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码”,为本地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取得真经,xx县委办赴xx省xx县xx村实地调研考察,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出圈靠什么?

(一)有氛围。xx地区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各地之间流动较小,当地百姓便在彼此分割的小天地开展篮球、对歌等文体活动,相对封闭的空间为篮球这项门槛低、激情高的体育活动的持续性发展,营造了适宜的环境。资料显示,xx村最早的篮球赛可以追溯到19xx年,比美国NBA还早xx年,xx多年来从未中断。据xx县文体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xx“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不论是x岁小孩还是xx岁的嬢嬢,拿到篮球,都能打两圈。甚至一个只有xx户人家的村,也建了一个篮球场。下午x点的开幕式活动,中午xx点观众席就已经座无虚席。

(二)有土味。“村BA”从队员、观众、场地、奖品全体系透着质朴的土味。队员是当地村民,他们平时可能还是公司职员、快递小哥、挖掘机师傅,但是每逢赛事都会请假参赛。公司不准假的,甚至会辞职参赛;“赞助商”是参赛球队所在村村民,在外打工人捐个三五百,在村里生活的村民给个三十五十,一场场比赛就是这么办起来的,赛事本身并没有进行商业推广;奖品无论是总决赛的黄牛、香猪,还是小组赛的猪脚、麻鸭,成本代价不高,并且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土特产。观众是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既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又有穿着民族服饰的妇女,还有满场乱窜的小朋友,他们呼朋唤友,或席地而坐,或登梯趴墙,并且不需要购票,坐在“看台”上,从白天看到黑夜乃至凌晨三四点钟,当地人充满娱乐精神地把这称为“天亮文化”;解说员更是灵活切换普通话、xx话开展“双语解说”,风趣幽默引得观众笑声连连。场地是露天球场,“出圈”之后才在水泥地面铺设了硅胶,而所谓“看台”,其实就是水泥台阶,排排坐、人挤人,加上站着的观众,xx村球场能容纳x万余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18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