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xx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利实践与探索报告
2024-03-29 23:32:28 57

在全xx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利实践与探索报告

 

海绵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和方式,是有效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启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已有近30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100个省级试点城市相继开展海绵城市探索实践。目前,在海绵城市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碎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参与主体组织、制度建设和建设过程等的碎片化,严重制约海绵城市建设进程。

参与主体组织“碎片化”指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住建、水利、环保、规划等多个参与部门出现分工割裂、权责不清、功能交叉现象,这限制了各部门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以水为主线,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5-7]。水利与海绵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城市河湖水系是蓄滞、调节和净化雨洪径流的主要载体,是保障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等6项功能的重要基础。水利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部门,应明确水利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为建设海绵城市更大限度地发挥好水利作用。

2015年4月,xx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的指导支持以及xx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连续三年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成为江南丘陵地区和我国中等规模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有益借鉴。本文通过介绍xx市海绵城市建设水利探索与实践,明确水利目标和工作任务,总结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现象及成因分析

“碎片化”一词最早应用于信息传播、公共管理等领域,常见术语如“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管理”,其特点是零碎化、分散化。车伍等在阐述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认识时,引入“碎片化”这一概念。丁继勇等对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作出具体界定,即在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因缺乏整体视觉和系统思维而导致相关参与主体间缺乏协同合作、建设标准不一致、建设过程“重建轻管”等现象,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整体目标难以达成。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主要包括参与主体组织、制度建设和建设过程等的碎片化。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多层次多属性,决定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包括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4,9]。从政府内部职能分工情况看,其组织结构存在“碎片化”,表现为各部门分工割裂、权责不清、功能交叉等,这限制了各自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统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平级单位不配合情况,导致权利共享而责任泛化。常德市海绵办是临时成立机构,涉及参与部门多,工作协调难度大,集体效率偏低。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798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