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意义、原则及路径探析的思考
2024-04-08 01:18:47 307

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意义、原则及路径探析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形式主义站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进程,特别是滋生在基层运转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严重侵蚀基层政权,破坏基层治理生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自我革命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不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取得新成效。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更是把纠治形式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整治,进一步凝聚了新征程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20xx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得到了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拥护。地方和部门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中央精神得到较好落实,基层减负效果初步显现,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劲头正在迸发出来。同时,对当前取得的成绩也不能高估,因为离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还有距离,在落实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一、基层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一)基层形式主义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毒瘤”,源于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足、干部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形象化地给形式主义“画像”:“形式主义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由于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因而形式主义易改头换面,“看似新问题,实则旧表现”,派生出贯彻落实机械式、调查研究走秀式等在内的“形式主义十大新表现”。从横向维度来看,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用“形式”呈现“内容”、用“过程”代替“落实”和用“外表”掩盖“问题”三种样态。将这三种划分置于基层治理背景下,即形式主义从基层纵向维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基层政策制定环节“过场式”、政策执行落实“推诿式”和工作评估考核“留痕式”三个基层工作演进阶段中的形式主义。站在宏观层面,结合两个维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基层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过程上的形式主义和结果上的形式主义两个方面,突出表现为“虚多实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25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