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提升的逻辑理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历史境遇下,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威胁,包括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击、各类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多元价值观的消解等,针对这些挑战,必须通过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和号召力来应对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其应有之义,它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彰显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群众的思想引导和现实动员的能力。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不足和缺乏则会直接影响党对群众价值共识的凝聚、思想的引领以及行为的动员等能力建设,这些能力关系到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和未来。因此,新时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保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号召力,才能巩固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凝聚最大价值共识、维系广泛情感纽带,进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xx民族伟大复兴。
一、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内涵、构成及意义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阶层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阶级或阶层的意志和意愿的综合表达。对于中国而言,主流意识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下中国的号召力,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由多重内容和要素构成,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内涵
意识形态是指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而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或者说属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被称为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相关界定和论述,笔者在综合相关学者对党的社会号召力定义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概述。有学者指出:“执政党社会号召力是执政党依据政治权威、领导水平、执政绩效、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对社会成员进行引导、动员、凝聚与感召,使得社会成员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归属感和追随倾向。”简单来说,社会号召力就是对社会成员的动员能力。笔者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是指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观念体系所具备的对于社会成员的理论说服能力、价值共识整合能力、思想文化引领能力以及情感动员能力等的总和,并使得社会成员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心理认同,自觉响应并践行意识形态的内容、要求和号召。根据意识形态体系中内容形态的不同,又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实现方式具体划分为:理论形态意识形态得到心理认同,进而引导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制度形态意识形态得到实践遵循,进而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政治政策形态意识形态得到贯彻,进而引导生产实践的方向;新闻舆论形态的意识形态得到传播,进而引导社会心理的发展方向等等。
(二)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构成要素
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作为一种思想观念体系,关键在于它能够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进而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塑造、价值引导、行为动员,从而促进社会成员在共享相同的理论、道德和价值观念体系中,团结一致、凝心聚力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奋斗。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尝试将主流意识形态号召力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六个方面。
(呈现有限,下载不限。更多素材内容请直接下载文档查阅。)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