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23.7”极端强降雨灾后恢复重建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2024-09-04 00:04:40 58

关于全市“23.7”极端强降雨灾后恢复重建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0.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多项研究表明,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灾害增多,全国多地发生过极端暴雨灾害:2012年xx发生“7.21”极端暴雨;2021年7月,河南、xx等中部地区遭遇了极为罕见的持续性暴雨,郑州、安阳等多个城市发生“7·20”洪涝灾害。2023年7月底至8月初,京津冀地区遭遇连续5天极端强降雨,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

为了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灾害发生后,国家要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研究,全力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深入分析“23·7”特大洪涝灾害中暴露出的xx市防洪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灾害及防洪能力评估,完善各流域整体防洪体系,提高各项基础设施防洪能力,以保障城市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线。

1.xx市“23·7”极端强降雨及洪水防御

1.1洪水灾害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xx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洪水,引发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降雨过程持续83h,全市平均降雨量331mm,达到常年全年降雨量的60%,其中房山区平均降雨量627mm,门头沟区平均降雨量565mm,昌平区平均降雨量334mm。

暴雨中心位于大清河流域北部、永定河流域西南部,大清河、永定河流域发生编号洪水,西部山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损失重大,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此次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齐发并发。全市多条河道发生洪涝水过程,水利工程、供水排水设施受到较大冲击,损失严重。水库附属设施、河道堤防及岸坡、数座闸门附属设施、水文测站、监测设施等水利工程及设施在洪水过程中不同程度受损;大量城乡供水厂站设施、污水处理厂站设施及供排水管线也因标准偏低受淹受损,致使供排水停运或受到影响。

1.2洪水防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797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