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与外源支持的调研报告
2025-09-17 19:02:37 1

关于山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与外源支持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乡村振兴依据其依赖的资源类型和发展自主性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启动期,乡村发展主要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以及直接经济补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乡村发展缺乏自主可持续的经济活动,自我发展能力尚未形成。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初步完善,进入过渡期,产业发展与外源支持并存,乡村逐渐培育出自己的经济增长点,但尚未完全摆脱对外来援助的依赖。此时,产业链条初具雏形,其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仍需外力支持来巩固和提升。最终,乡村发展迈向自主产业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立期,实现了经济的自我循环和生态的良性发展,并通过产业创新、文化旅游等方式实现增值扩张。

相较于平原地区,山区的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首先,地理环境的约束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强化了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与发展的滞后性。同时,市场准入和信息闭塞削弱了市场竞争力,限制了其参与市场的能力,降低了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响应能力。第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增加了发展的复杂性。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但作为生态敏感区域,山区的乡村振兴需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产业规划中。这要求更精细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投入,以确保经济增长不牺牲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第三,社区组织和人力资源的匮乏阻碍了发展的阶段性跃迁。人口外流导致的山区社区自组织能力和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缺乏熟练劳动力和创业精神,阻碍了产业的自主发展。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成为摆在山区乡村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xx市x沟域的调研分析,聚焦于山区沟域地区乡村的内生发展与外源支持的交互作用,重点探讨在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沟域乡村在振兴方面的困境、现行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二、调研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84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