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形式主义乱象
2020-02-03 18:13:32 123

基层形式主义乱象


基层是国家政策执行与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基层工作,离不开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工作落实情况的调研、监督和检查。

但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全国多地调研中发现,有些督办整改工作偏离了保障政策执行和落地的目标。而基层为了避责,也以形式主义迎检整改应付官僚主义督查。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几种不合理的检查

迎检,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

有的基层干部讲到,所谓“暗访”式检查很难做到百分百的悄无声息。例如有的暗访,开公车过来,刚到镇上就很快被发现了,最后县领导立马赶到,只能改成“针对性”暗访。

还有的暗访会提前会知乡镇,最近可能有领导检查,于是全镇每隔20米安排一个人,看到可疑的车就马上在微信群通报。领导下来检查,镇里领导全程跟着,同时在微信群里随时公布检查到哪里了。

此类暗访检查,都是在检查到来前,基层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暗访早已流于形式。

还有的领导下乡检查督办工作,受限于村与村之间距离遥远,往往一天时间去不了太多村。为了节省时间、多转几个村,领导在每个点上实际停留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于是走走过场,交代一下具体事项,拍照留痕,证明“来检查过了”之后就立马赶场下一个地点的现象就出现了。

调研时,笔者发现有的来督办检查的女性干部,穿浅色连衣裙、高跟鞋、背大款皮包,这样的着装显然不方便下乡督办工作,可见这样的干部本就带着“走马观花”的心态而来。这样的检查,对基层来说又怎有力度可言呢?

还有一些检查的问题在于“指鹿为马”。基层社会复杂,检查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并非能单因单果独立起来看待的,而是“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87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