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杆子余爱民老师专题系列之23:
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
——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二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初见成效)
通过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鄂州先行先试的改革初见成效,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公共政策的差异开始走向一体,经济发展提速,经济结构优化,城乡差别缩小。2009年,鄂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居武汉城市圈第1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2.47∶1缩小为2009年的2.35∶1。
(一)主体产业基本形成,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是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鄂州因工而建、因工而立、因工而兴。2009年,鄂州市工业化率达49%,居全省第一;在工业中就业的人口达到16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25.5%。鄂州在巩固发展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突破性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工业发展由冶金一业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逐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产业集群和产业体系,在未来区域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新引进了比克电池、宝业、华中科技、嘉吉烯王等一批大企业,逐步形成冶金、能源、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石化深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二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形成畜禽、水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和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畜禽规模化养殖率为59.7%,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市,被省农业厅评为畜牧业标准化先进市。水产板块已发展到60万亩,其中“吨鱼塘”精养鱼池面积达到23.7万亩;2009年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96公斤,渔民人均纯收入9417元,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蔬菜、林果等优质农产品集中连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一都两湖”,形成了三国吴都文化游、梁子湖休闲度假游、红莲湖运动健身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加速发展。2009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22亿元,同比增长10.2%。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陶宏高兴地介绍说:鄂州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互相促进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这种城乡一体化现代产业形态是鄂州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它让鄂州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二)农民向城镇转移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在“一主三新十特百新村(新社区)”规划的引导下,鄂州的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居住向中心村(新社区)集中,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鄂州城镇化率达57%,在全省排第二位,呈现出全方位推进的态势。城市发展摆脱对主城区的单纯依赖,由一城带动向多城带动转变。主城区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巩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龙头地位,建成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人左右;葛华新城、红莲湖新城、梧桐湖新区与武汉对接,成为带动西部、南部区域发展的龙头;花湖新城与黄石相融,成为带动东部发展的龙头。三座新城摆脱了过去对区行政中心的依赖,根据经济流向和发展潜力重新规划、布局、定位,成为鄂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正在成为鄂东城市群发展最快的增长极。一批特色镇迅速崛起,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在市、区、乡三级财政的强力支持下,特色镇拉开骨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建设产业园和农民创业园,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旅游名镇,成为本区域农民进城务工居住的载体、龙头企业连接农民和基地的桥梁,辐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譬如,燕矶镇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碧石渡镇被誉为“楚天建材明星镇”,梁子镇是著名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中心村(新社区)建设还带来土地资源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本的节约。据规划、国土部门测算,106个中心村(新社区)建成后,可节约耕地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