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杆子余爱民老师专题系列之23: 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三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基本经验)
2020-03-09 07:56:37 247

大笔杆子余爱民老师专题系列之23:

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鄂州市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三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基本经验)

 

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之所以进展顺利、初见成效,从根本上讲,是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加强领导,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鼎力支持,鄂州市统筹谋划、强力推进的结果。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局出发,作出了在鄂州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重大决策,并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四个层面的试点之一,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省委书记罗清泉深入鄂州现场办公,省长李鸿忠深入鄂州专题考察,就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工作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为试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保证。其他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分别到鄂州调研指导,有的还在鄂州办点,帮助探索试点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省委常委张昌尔多次主持召开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推动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与鄂州市签订市厅共建协议、建立市厅合作共建机制,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鄂州市上下一心,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探索创新、开拓进取,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年多的实践有力证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又一场深刻的革命。从试点工作本身来讲,有许多经验值得推广。

(一)突破传统的二元发展模式,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根本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这是科学发展第一位的根本方法,是我国整体跨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建设新农村的全新理念,它突破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摆脱了传统的就“三农”抓“三农”的固有思维,将农村建设置于城乡大系统中来谋划,将农业发展置于工农大系统中来推进,将农民问题置于社会大系统中来思考,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六个一体化”为推进路径,既能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又能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农村的发展因此增添动力,城市的发展因此增添后劲,城乡发展的“加法效应”(甚至是“减法效应”)变成了“乘法效应”。毛泽东同志打过这样一个比方,过河首先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桥”和“必乘之船”。

鄂州城乡一体化实践,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一是在总体思路上突破二元结构,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统筹理念促进城乡资源、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互动融合,用城市理念改造农村,用居民理念转化农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差别,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鄂州城乡一体化既不单纯是新农村建设,又不单纯是新型城镇化,更不单纯是新型工业化,而是新形势下推动区域发展的新理念、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新战略、搭建科学发展平台的新举措。二是在重大体制上突破二元结构,坚持城乡统筹。制定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市场体系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一体化文件,改变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政策差异,实现城乡在政策保障上平等、产业发展上互补、国民待遇上一致。三是在发展路径上突破二元结构,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引擎,鄂州提出“1311”四位一体的空间布局就是着力发展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并且是变过去一城带动为多城带动,变过去中等城市带动为中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多极带动。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无工不兴,兴工既兴城,又兴农,工业化既是城镇化的马达,又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鄂州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型的工业企业,促进主城新城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生态环保型企业,形成农业产业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0.083358s